环境监测是指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间断地或连续地对环境化学污染物及物理和生物污染等因素进行现场的监测和测定,作出正确的环境质量评价。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大气污染监测:
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浓度,观察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包括分子状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和粒子状污染物(如降尘、总悬浮颗粒物等)。
空气质量监测:
对一个区域内能够代表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例如PM10、SO2和NO2)进行布点监测,并评价大气环境质量。
水污染监测:
监测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其变化,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土壤污染监测:
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评估土壤质量。
生物污染监测:
监测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了解生物对污染物的响应和生物污染的程度。
物理污染监测:
监测噪声、振动、热、光、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等物理污染因素。
环境监测的特点包括:
综合性:
环境监测不仅包括污染物的测定,还包括对生物、生态变化的监测。
系统性:
环境监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对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连续地观测和数据分析。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